自2015年以来的飞速发展,智能锁行业经历了洗牌,头部各个品牌正在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。
小米几乎完全占据了“千元智能锁”的市场;凯迪仕、德施曼除了统治线上渠道之外,开始在经销商渠道和地产渠道发力;鹿客寻求差异化战略,在指静脉技术智能锁方向发展;青稞、VOC等智能锁品牌背靠华为,也逐渐圈起来自己的地盘。
TCL、海尔等家电品牌凭借自己的品牌和渠道优势,也在市场攻城略地;飞利浦、博世、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依旧走高端路线;海贝斯、零匙等品牌以地产工程渠道为主,凭借与地产商深厚的关系稳步发展,但难以在零售端市场发力;科裕、必达、爱迪尔等智能锁品牌在酒店锁领域的地位一时难以撼动。
正因智能锁市场细分繁杂,智能锁行业也开始面临着一个选择——向上走,还是向下走。“向上走”就是坚持中高端路线,寻找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之路,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,留下更大的利润空间。而“向下走”就是选择价格战,以量取胜占据市场份额。
“向上走”的困难——在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、芯片短缺的背景下,生产、制造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,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生存压力。因此,大多数企业选择了走中高端路线,保留产品价格上涨空间。但是,如果品牌自身没有议价主动权的情况下,涨价就意味着失去客户。这就需要品牌方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,谨慎为之。
“向下走”的难题——智能锁小微品牌的数量往往是大多数,走价格站路线的市场更加惨烈,且低端产品市场也并不好做。就比如往年销量no.1的面包车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销量逐年减少。
在行业洗牌的当下,品牌方每走一步都需要十分谨慎。